近日,中國船級社專家組對鎮江港務集團下屬鎮江中理外輪理貨有限公司ISO9001質量體系進行年度審核。專家組兩次深入理貨現場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審,中理公司專業化隊伍建設獲得審核方高度認可,被列入ISO9001質量體系在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典范名錄。
專業化,是中理公司打造“狼性團隊”的重要一步。中理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鎮江分公司,是為航行于國際、國內航線船舶在鎮江口岸辦理貨物交接業務的專業理貨機構,“既然是技術活,成為行業的專家,就是對員工最重要的要求。”中理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李志堅對此堅定不移。
曾經,理貨公司也有令人仰望的輝煌,隨著國家對港口理貨行業的放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員工收入低,人心渙散,經營業績慘淡。“借著集團事業部制改革的東風,中理公司走上了一條自我修復、浴火重生的道路。”上任一年多來,李志堅始終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執行、不落地的制度不如沒有,曾經的好制度繼續沿用,但必須落實到位。”
許學勝是公司一名普通員工,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理大課堂”的班長,如今的他已順利通過了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考試。創辦中理大課堂,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李志堅在公司內部營造學習氛圍,也作為一項“硬性任務”。過去一年里,大課堂開展近50個課時的講學,近1000人次參與。濃厚的學習氛圍,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報學歷、考職稱熱情高漲,員工業務能力提升了,服務品質隨之提升,公司業績自然有所提升。
所謂狼性,在李志堅看來,是一種共同價值觀,拼的是闖勁,靠的是熱情,而這些,光靠制度遠遠不夠,盤活團隊最核心的,是“增收增資”。1號泊位件雜貨碼頭理貨的大多是老同志,工作時間一長,養成了懈怠懶散的習慣。公司充分引導激發老員工的工作情懷,狠抓安全與質量,改造一流的班組候工點,經過半年的扭轉,“疲沓小區”蛻變為如今的“示范小區”,預計理貨年收入可突破300萬元。利潤是王道,提升的利潤,李志堅在集團的堅定支持下轉化為工資待遇:去年,公司人均收入增長35%。
中理公司的工作重點,包括船舶理貨、水尺計重、貨物包裝殘損鑒定等。多年來,理貨成本較高,理貨員人數眾多、手段落后,都是制約公司專業化、現代化進程的因素,“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集裝箱智能化理貨系統投入運營,在降低安全風險,減輕勞動強度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志堅介紹,去年下半年,公司全面啟用集裝箱智能化理貨系統,提高碼頭臺時效率20%,這套采用視頻流技術,實時抓拍理貨現場的系統,全國領先。
在集裝箱智能理貨中控室,工作人員束和水正盯著屏幕,檢查集裝箱裝卸船理貨。他告訴記者,過去傳統的集裝箱理貨,一個岸橋安排一名現場理貨員,利用手持終端在船邊碼頭上對每個箱子的箱號、每輛集卡的車號進行核對確認,繞車檢查箱體有無殘損,“以往一晝夜三個班,三個岸橋,需要9名作業人員才能完成,作業現場車輛多,作業界面復雜,安全隱患較大。”束和水表示,如今三條作業線一個人就可獨立完成,效能提升300%,作業界面實時識別率高達99%,全方位記錄箱體信息,理貨信息可追溯性提高,“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令客戶滿意。”
本報記者 曾海蓉 摘自《鎮江日報》(2019年4月26日1版、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