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風凜冽,難擋奮斗的熱情。江河交匯,鎮江港務集團繁忙依舊。船來船往間,忙碌作業中,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春來到。
進入港區,約50米高的門機一字排開,揮舞“鋼鐵臂膀”忙碌著,抓取、放置。春節假期,鎮江港務集團大港分公司共接卸船舶11艘次,作業量達21.83萬噸;金港公司累計接卸海輪17艘次,吞吐量、自然噸、外貿量同比增加24.52%、32.57%、57.92%;東港公司吞吐量、自然噸、海輪數同比增加均達到25%以上;輪駁分公司協助海輪靠離泊266艘次,開普船安全護航4艘。
幾百米外的鎮江港務集團生產指揮中心,20余米寬的LED屏幕上全方位呈現生產、設備和安全等港口現狀與數據。指揮大廳內,生產調度員嫻熟地通過生產云平臺,對集團各作業公司進行實時調度與指揮。
此前的2月19日,全市“新春第一會”上,鎮江港務集團榮獲2023年度鎮江市產業發展“金山獎”。以獎為起點,鎮江港務集團腳步鏗鏘,發展令人矚目。
鎮江港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集團在供需牽引上同時發力,一體推進“智改數轉”與現場業務深度融合,與高校、科研機構和行業領先企業合力攻關,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高粉塵貨種作業工藝研究與應用、散貨流程線安全隱患自動監測系統、東港粉塵云監測與噴淋智能聯動系統等一批高質量項目落地。
隨著高粉塵貨種作業工藝研究與應用,在確保環保達標的前提下,鎮江港務集團拓展了生產業務新的增長點。散貨流程線安全隱患自動監測系統則實現了流程線安全隱患全方面監測預警,預計每年可節省成本200余萬元并大幅降低皮帶機非正常停機時間。
北山河水在山腳下靜靜流淌,穿過大港港區,將其自然分成東西兩側泊位和后沿堆場,最后匯入長江。走近潺潺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岸兩側綠色堆垛貨樁排列整齊,平頂、斜坡,成線,成塊,俯瞰像極了一塊塊綠油油的麥田。碼頭上,各類船舶正按計劃有序靠離泊位。
一邊是生態景象,一邊是生產火熱,兩種場景自然和諧。在“雙碳”背景下,鎮江港務集團充分發揮“零碳”與“智慧”雙向賦能,目前港口生產綜合單耗為每萬噸吞吐量1.48噸標煤,遠低于《碼頭作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一級能效指標;港口清潔能源占比常態化達58%以上,燃油型港作機械清潔能源替代率超過10%。
去年以來,鎮江港務集團實施科技創新及數字化轉型項目66項,其中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數字孿生技術打造數字化轉型下的5G智慧散雜貨港口”“門機設備狀態遠程監測系統技術應用”等獲得相關獎項;各類創新項目全年累計榮獲省部級獎項10項,市、區級獎項6項,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39項。
起步即沖刺,實干開新局。2月19日獲獎當天,鎮江港務集團邀請專家學者專題授課,建設“數字工廠、智慧管控、綠色發展”三個場景的新思路、新舉措,激烈碰撞。
“鎮江港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發展的半山腰,不進則退,要打造具有高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生產力。”鎮江港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將持續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凝練創新戰略規劃、創新激勵機制和創新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實施流程、綠色、“智改數轉”三項計劃,著力打造新質港口生產力,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鎮江日報》2024年2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