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司馬珂
鎮江港務集團迎來2019年“開門紅”。1-2月份實現貨物吞吐量1452萬噸、總收入1.76億元,開年就整體呈現高位增長態勢。今年,集團預計貨物吞吐量增長將超過10%,成本有望下降10%。
是什么讓鎮江港務集團保持了飛躍式發展態勢?“圍繞‘調結構、強品質、促轉型’戰略目標,以‘市場、管理、人’為核心,積極探索企業內控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推動科學運營、高效運轉,成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鎮江港務集團副總經理魯運生分析認為。
深化改革 激發企業活力
人是生產活動中最具活力的主體。近年來,鎮江港務集團完善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考核體系,將企業的薪酬向生產一線、核心操作崗位、技術崗位、營銷崗位傾斜,暢通“加薪”渠道,避免了薪資增長過于依賴行政職務晉升的格局,引導員工在企業內部各盡其才,調動員工積極性。2018年,集團在崗普通員工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了20%,其中大型設備司機類操作工人收入增幅幾近翻番。
針對大型國企人浮于事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港務集團推出了“345”法則和滿負荷工作制,飽和員工工作量,同時大幅壓減人員,實現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去年公司提拔了30名中層干部,其中相當部分是一線工人走上領導崗位,同時解聘了16名中層干部。個人績效考核,倒逼“邁方步者”“拼資歷者”改變工作狀態。
兩組數據的增減頗能說明問題:去年,公司壓減人員400多名,但企業業務營收卻增長了21.1%;主營業務中的裝卸臺時效率提高了10%。
構建現代化企業,還要打破企業內部壁壘。去年,集團開始了新一輪優化調整,重新構建組織架構,共裁減部門15個,減幅達28%,打破了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形成了更加扁平化、合成化的管理模式,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的組織保障和服務。
戰略三元 推進轉型跨越
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準確的產業定位。特別是2018年底,鎮江港務集團已正式歸入省港口集團“旗下”,這意味著集團納入了新的產業格局版圖。
“鎮江港打好寧鎮揚組合港這張牌,將重新定位自己的行業地位。”這是鎮江港務集團的新方向。未來,鎮江港人將以大宗生產資料中心建設為主要抓手,進行資源要素一體化整合,錯位經營,拓展功能,對標海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夢想已啟航。去年以來,集團開始推行戰略“三元”,打造了萬噸貨種、千萬元客戶、億元項目組,培育高附加值貨種,不斷提高貨種周轉率和直取率,全面提升裝卸主營收入。在做強主營同時,集團還在產業鏈上下游不斷開疆拓土,壯大輪駁、理貨、物流和監理市場,提高主業延伸收入;盤活閑置資產,拓展陸上置業,實施后勤房產科學開發,為港口后續發展提供支撐。
為了讓鎮江港這匹“千里馬”跑出加速度,鎮江港人以減人、降本、增效為目標,發力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化”建設。去年實現了臺時率提高10%的目標,“今年還將再提升10%,輔助工種人員還將再減少5%。”
精細管控 防范運營風險
企業的底線是什么?是生存,這是銘刻于每一個鎮江港人心中的準繩。所以風險的內控也始終貫穿于運營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環節以及每一項經營活動。
2018年“環保風暴”到來,鎮江港應勢而為,提出企業標準需嚴于政策標準,集團集中投入近億元,落實了環保“六張圖”行動方案,進行抑塵墻、污水處理站等環保設施建設;在一線職工中開展“文明生產、環保作業”勞動競賽,推進“三標六清”管理和“8S”管理,重點在清潔包裝、清潔作業上做文章,積極研究防塵治污新工藝、新技術,迅速提升了港口環保水平,從而為企業的正常運營奠定了基礎。
去年以來,鎮江港務集團還加強了價格管理審計。集團通過堅持超低價、抄低價,堅持收入價格和成本價格一個頭管理、一個孔出水的方法,堵住資金漏洞。大港分公司在改建倉庫時,設計院工程預算是580萬元,通過集團前期多輪次審計優化,將造價壓縮至370萬元,最終招標價為359萬元,擠干了工程建設中的水分。
如今,鎮江港的企業內控管理,已經融入安全生產、黨風廉政建設等3大類18項具體規范之中,在推進日常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了企業管理與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同向提升,推動著企業不斷創造更高的價值。
摘自《鎮江日報》(2019年3月31日1版、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