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集團成為億噸港口企業
本報訊 (記者 曾海蓉 司馬珂) 多年夢想一朝圓。12月9日上午9時,隨著巴拿馬籍“瓦里個”輪9.1萬噸鐵礦石的卸空,鎮江港務集團年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008億噸。作為單一體量破億的港口企業,鎮江港務集團一躍成為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而以港務集團公共碼頭為主體的鎮江港也躍升至更高的發展平臺。
鎮江港務集團擁有生產性泊位29個,其中萬噸級泊位14個。集團運營的港區已成為長江最大的鐵礦石中轉港和非主流鐵礦石最大貿易港、長江最大的化肥出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元明粉出口港和長江重要的煤炭中轉港、全國最大的鉀肥進口港、長江最大的硫磺進口港、全國最大的木薯干進口港、長江最大的鋰輝石進口港……
鎮江依江建城,因港而興。作為古代千年漕運咽喉,近代百年通商口岸,鎮江港擁有1800多年歷史,悠久而厚重。1976年,鎮江港大港港區一期工程開工,1978年底,建成2000噸級碼頭1座,1986年1月,大港一期正式建成投產,自此,鎮江古港重獲新生踏上了現代化征程,并在1987年被列入國家批準的一類對外開放口岸。1993年,鎮江港成為全國43個主樞紐港之一,港轄區貨物吞吐量達到1629萬噸,在長江沿線港口中一騎絕塵。
繼大港一期工程之后,鎮江港務集團陸續上馬大港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形成今天的碼頭格局。然而市場風云變幻,鎮江港務集團一度曾因經營不善,陷入漫長虧損,貨物年吞吐量常年徘徊于6000萬噸左右。2016年,鎮江港務集團踏上了扭虧之路,優化資本結構,加強技術創新,改革管理體制,完成了涅槃重生、綻放光彩,并在2017年一舉扭虧為盈。從此,鎮江港務集團乘著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江蘇港口一體化的東風,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20年,鎮江港務集團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為鎮江港贏得了尊嚴,這是歷史的回歸,是鎮江港主樞紐港地位的‘再定義’。”鎮江港務集團董事長黃立平表示,“港口經濟作為規模經濟,進入億噸碼頭‘俱樂部’,這意味著邁上了港口企業轉型升級的新高度。”
鎮江港務集團的直接經濟腹地是鎮江,其10%的主營業務服務于鎮江地方企業。鎮江進出口總額的70%-80%是依托鎮江港務集團完成進出口業務。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港口,近年來鎮江港樞紐地位被進一步強化,(下轉2版)
(上接1版)是開普型船進入長江的最后一港,上可以通皖贛鄂川渝,下可直接出海,無縫連接長江中上游,已成為長江中上游重要物資的進口港和產品出口港,其經濟輻射能力覆蓋全國。
鎮江港務集團的發展對鎮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夏軍介紹,今年1—10月,鎮江港吞吐量同比增長11.1%,排名全國第10位。目前,鎮江港已形成包括大港、諫壁、龍門、高資、高橋、揚中和新民洲等“一港七區”的港口布局,“在上半年全國港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嚴峻形勢下,鎮江港逆勢增長的背后,靠的不僅是岸線資源稟賦,更是順應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勢而為。”今年11月,鎮江港務集團開始攜手整合揚中全域港口和岸線資源。港產城開放融合發展的大潮中,鎮江港務集團正奮力奔跑!
《鎮江日報》2020年12月10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