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15時28分,20萬噸級的希臘籍外輪“西比拉”吃水12米,順利停靠在鎮江港大港港區12號泊位。吃水12米船舶首靠鎮江港,標志著長江12.5米的深水航道的黃金效益進一步釋放。

長江干線是目前世界上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16年,鎮江至長江出海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航道通過能力大幅提升,累計889艘開普船順利靠離。此次靠泊的“西比拉”輪,船長299.95米,船寬50米,裝載9.395萬噸鐵礦石,是成功靠泊鎮江港的首艘吃水12米船舶。鎮江港務集團總調度室主任葉成以“西比拉”為例算了一筆賬:船舶吃水由11.8米提升至12米,單航次可多裝載約2000噸貨物,每年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超4000萬元。

長江鎮江段航道處于深水航道中間區段,其中尹公洲水域被稱為“老虎口”,因航道狹窄彎曲、大小船交匯,一直是大型海輪直達鎮江的掣肘航段。“尹公洲航段位于京杭運河與長江十字交匯處,整體航道走向呈‘Z’形,航寬最窄時不足300米,航行條件、通航環境十分復雜,也是事故多發水域,歷來是海事部門維護和監管的重點。”鎮江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永鋒解釋,出于通航安全考慮,預留安全余量,進出鎮江港的大型船舶最大吃水長期控制在11.36米。

為了實現突破,鎮江海事局聯合多部門對水道進行充分調研,結合河段河勢演變規律,以及枯、洪水期等特殊時段航道特點,進行航標配布優化調整,高頻次常態化對水道進行施測,及時開展航道疏浚,并運用智慧海事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對往來船舶進行危險提醒,確保航段暢通安全,持續推進船舶吃水深度提升,深水航道的黃金效能加速釋放。自2022年4月29日,吃水11.8米的開普型海輪“西奈山”輪到港以來,已有244艘吃水11.36至11.8米的開普型海輪安全靠離鎮江港,其中船長299.99米的開普型海輪46艘。
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蘇頻道202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