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曾海蓉 司馬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從來都是國有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促進企業經營融合發展的“根”和“魂”。當歷史翻開新時代的篇章,作為一家有60多年歷史的老國企,鎮江港務集團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將黨建與港口生產經營有機統一,黨建引領經營呈現勃勃生機,融合促進港口經濟發展煥然一新。
黨政合一,黨建引領助推企業發展
一個周末的晚上,長江路港務集團總部大樓內,一群人利用下班時間齊聚一堂,挑燈研學。他們是港務集團黨委成員和下屬各分、子公司黨政負責人在參加集團黨委學習中心(擴大)組學習會。兩名黨委委員主講了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大家紛紛表示感受很深。
學習會上,除了分享對黨的認識,大家還對港口生產結構深度調整、“四化”工作、績效管理等進行政策研究。“我們黨委和行政工作一體化運作,黨政分工不分家。”港務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張忠波介紹,黨委有鮮明的工作目標,黨政年度工作目標高度一致。集團實行班子成員聯系點工作制度,成員對聯系點單位的黨建和經濟工作全面負責,在分管單位年度考核中有發言權。
張忠波表示,集團黨委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實行民主集中、集體領導,企業重大決策前置,集團“三重一大”事項必先經黨委會審議通過,再由辦公會形成決議,“為有效防范經營決策風險,我們建立自我糾錯機制,規定直屬單位黨組織書記對行政動議有否決權。”
善學善行,共同價值觀凝聚正能量
“成就客戶、善學善行、責任導向、自我批判、狼性團隊”,今年初,集團黨委提出20字共同價值觀。這是4000多名員工耳熟能詳的團隊精神,更是每個鎮江港人的行動指南。“我們要求黨員進班組,每個班組都必須有黨員進行思想引領,讓思想建設實實在在,煥發生命力。”張忠波表示。
選人用人是國企內部政治生態的“風向標”,也是凸顯“狼性團隊”重實干、重實績的關鍵所在。今年4月起,集團7家基層單位開展事業部制改革,共裁減部門17個,精簡二級中層76人,一般管理人員60多人,精簡幅度達到1/3。有25人未通過考核,收入有所下降,平均每人每月減少913元,其中最多的年收入減少近3萬元。與此同時,一批35歲以下的年輕人脫穎而出,走上了兩級中層管理崗位,真正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
凝心才能聚力,以奮斗者為本是集團黨委追求的目標,基層黨建更著重于為員工辦實事。“以往食堂不供應早餐,周末加班只能叫外賣,如今早餐也有了,周末還免費供應餐點。”這樣溫暖的細節變化,是集團黨委暢通訴求通道的結果。各級基層工會建立《員工訴求上報制度》,集團黨委負責人對熱點難點問題給予批復解決,班車站點設置、食堂供應早餐等具體訴求得到解決。前三季度,集團普通員工人均工資增幅22%,員工獲得感、歸宿感進一步增強。
組織監督,制度完善凈化政治生態
“針對以往黨建制度不完善、不規范等問題,集團黨委進行全面梳理與修訂,建立黨委‘16+N’項制度。”張忠波介紹,今年在基層黨支部開展了34個“書記項目”,涉及企業經營、安全、黨建等方方面面。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每個季度評一次,評先評優與個人績效掛鉤。強化黨支部組織生活,讓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根植到每項工作、每個角落,“從分、子公司層面的臺時效率提升勞動競賽到集團層面‘文明生產、環保作業’勞動競賽,從全員營銷抓市場到‘四化建設’,全集團內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競賽氛圍。”
“港口生產要清潔環保,內部政治生態也要碧水藍天”。今年起,集團黨委把對管理干部失職、瀆職的問責作為同級紀檢監察部門的一項重要責任,要求對所有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開展效能監察,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從黨內開始問責,進行提醒談話。
張忠波介紹,前三季度,集團下發8份《監察建議書》,同時,擬定《監督執紀與經營管理融合手冊》,對所有經營管理活動明確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和違規罰則,全面進行執紀監督。目前,集團以紀檢監察為龍頭,包括紀檢、監察、內審、法務、風控“五位一體”的港口經營大監督體系格局基本形成。
摘自《鎮江日報》(2018年11月15日 1版、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