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記者走進了鎮江港務集團大港分公司,一幢幢高達10多米高的庫棚整齊地排列于港區道路兩側。湛藍的天空下,灰白色的大型庫棚顯得簡潔而又現代。
跟隨工作人員,記者走進了404號庫棚里,高達4層樓高的鋼結構支撐起了一個長112米、寬90米的庫棚。占地達1萬多平方米的庫棚內,兩側堆放著部分散裝化肥。“由于404號庫棚已經于今年5月正式啟用,庫棚內兩側已經堆放了部分散裝化肥。”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庫棚如果滿負荷,可以堆放6萬噸的散裝化肥。”
為了貫徹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優先的新理念,建設綠色港口,清潔生產,自去年起鎮江港務集團不斷加大環保投入。繼去年新建一批擋風抑塵墻后,又先后對碼頭沿線的多家分公司進行庫棚化改造和建設。
采訪中,大港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指著403號庫棚告訴記者,這個庫棚所在位置之前是散貨露天堆場,過去主要是通過氈蓋防塵網防塵,而一旦遇到雨水后,雨污水混流給港口的污水處理帶來壓力。現在,改成庫棚后,外面下再大的雨都無需擔心污水問題了,未來庫棚連片建設后,雨污水可以實現分離和達標排放。
據了解,大港分公司從2018年起,預計用3年時間、投入1.3億進行庫棚化改造,將新建庫棚面積10萬平方米,庫棚化率將由原來的35%提升至69%,庫棚面積將實現翻番。
“港口的粉塵是可控和可治的!”鎮江港務集團基建部負責人白建軍解釋說,“過去,我們建擋風抑塵墻,主要是防止粉塵向港區周界外散逸,而庫棚化建設是在港區內部進一步劃小控制區域和單元,更細更密地控制粉塵,實現‘雙保險’,從而打響港區藍天保衛戰。”
根據鎮江港務集團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下半年全集團將投資7000多萬元,新建近6萬平方米的庫棚。除了大港、金港分公司之外,集裝箱分公司還將新建一個7000多平方米的裝箱庫,用于室內散貨裝箱。
白建軍告訴記者,“港口最老的庫棚是鋼筋砼結構,現在的庫棚是輕型鋼結構,以后我們將采用類似于火車站站臺的網架結構。庫棚的高度,也將由從過去的幾米,到現在十幾米過渡到未來的幾十米。跨度也將達到上百米,從而大大提升庫棚內的堆存利用率。”
“未來的港區,除在船上裝卸時,你可以看到貨物的樣子,其他時候,你可能都看不到它的樣子。”港務人自信地說,“庫棚化建設這只是開始,我們已經在庫棚建設中預留了接口,為下一步庫棚的流程化改造留下空間,從而改變貨物從碼頭到堆場之間用大卡車運輸的格局。”
而港務人眼中的流程化,就是門機或是卸船機把貨物從船上抓取出來后,通過皮帶機系統直接把貨物送進庫棚,通過堆料機將其堆存起來,整個皮帶機線是密封的,屆時外部根本看不到貨物的樣子,更不用提粉塵了。
一個美麗、清潔、綠色的鎮江港口正款款向我們走來。
摘自《鎮江日報》(2019年7月3日6版)